BLEUICC微信小程序解锁eSIM——蓝牙写入UICC卡全解析

BLEUICC微信小程序解锁eSIM——蓝牙写入UICC卡全解析最新版

官方版无广告110

更新日期:2025年10月28日分类标签:语言:中文平台:没限制

7 人已下载 手机查看

在2025年10月28日,华强北知名技术团队“超雪”(Chaoxue)正式官宣其eSIM解决方案迎来重大升级:一款名为“BLEUICC”的微信小程序已上线!

这个小程序的核心创新在于,通过蓝牙(BLE)技术实现eSIM配置文件向UICC卡的远程写入,让所有手机——包括有锁机、国行老机型——都能轻松支持“原生eSIM”功能。

超雪团队的目标直指痛点:打破硬件限制,让eSIM不再是少数高端机的专属,而是人人可及的通信自由。作为华强北解锁黑科技的扛鼎之作,超雪团队以往以QPE卡贴、IPCC刷机等方案闻名,此次BLEUICC的推出,更是将eSIM的门槛拉低到极致。

本文将从基础概念入手,深入剖析其原理,并提供详尽的操作流程指南,帮助读者快速上手。无论你是iPhone有锁党,还是安卓老机用户,这项技术都可能彻底改变你的SIM卡使用习惯。

eSIM与UICC卡的基础概念:从物理到数字的通信革命

要理解BLEUICC的魅力,首先得搞清楚eSIM和UICC的“家底”。这些术语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现代通信的基石。

什么是eSIM?

eSIM全称Embedded SIM(嵌入式SIM卡),是传统物理SIM卡的数字化升级版。不同于需要插拔的塑料卡片,eSIM是将SIM功能直接“烧录”到设备芯片中的配置文件。

核心优势:无需物理卡槽,支持远程下载和切换运营商配置文件(Profile)。比如,出国旅游时,你可以瞬间“下载”当地运营商的eSIM,一键激活上网通话,而不用找营业厅换卡。

工作机制:eSIM基于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标准,使用SM-DP+(Subscription Manager Data Preparation Plus)协议,从运营商服务器下载加密的Profile文件。这个文件包含IMS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认证密钥(Ki)和网络参数等,下载后直接写入设备的eUICC(嵌入式UICC)芯片。

局限性:并非所有手机都支持。国行iPhone Air虽已启用eSIM,但受限于“机卡绑定”和“境内仅限中国CI”规则,只能存2张卡,且海外卡需出境激活。有锁机(如美版iPhone)则完全无法原生使用eSIM,除非越狱或刷机。

什么是UICC卡?

UICC全称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通用集成电路卡),就是我们俗称的SIM卡硬件基础。它是一个智能芯片,存储用户身份、网络密钥和应用数据。

演进历史:从早期的GSM SIM,到现在的USIM(UMTS SIM)和ISIM(IMS SIM),UICC支持多运营商、多Profile存储。eUICC是其升级版,能动态下载/删除Profile,实现“一卡多号”。

可移除eUICC:传统eUICC焊死在主板上,但超雪的创新在于“可移除eUICC”——一种物理卡形式(如Nano-SIM大小),内置蓝牙模块,能像普通SIM一样插拔,却支持无线编程。这就是BLEUICC的“杀手锏”:将eSIM的数字魔法注入物理卡中。

简单说,eSIM是“软件定义的SIM”,UICC是“硬件载体”。BLEUICC桥接两者,让物理卡变身“无线eSIM”。

BLEUICC的核心原理:蓝牙低功耗(BLE)如何“魔法般”写入eSIM?

BLEUICC的原理看似科幻,其实建立在成熟的无线通信和加密协议基础上。超雪团队巧妙融合BLE(Bluetooth Low Energy,低功耗蓝牙)和eUICC标准,实现无接触写入。

技术栈拆解

BLE通信层:BLE是蓝牙4.0+的标准,专为低功耗设备设计(如智能手环)。传输速率达1Mbps,距离10-50米,功耗仅微安级。

在BLEUICC中,手机(运行小程序)作为Central(主设备),UICC卡(内置BLE芯片)作为Peripheral(从设备)。小程序通过GATT(Generic Attribute Profile)协议,建立加密通道,传输eSIM数据包。

为什么用BLE?传统NFC写入需手机贴近卡片,且iOS限制NFC访问;BLE则无线、无感,支持后台传输,避免硬件冲突。

eSIM Profile传输协议:遵循GSMA SGP.22标准,使用ES9+接口(eSIM下载协议)。小程序从运营商获取Profile QR码(或APN配置),解析成LPA(Local Profile Assistant)命令序列。

写入过程:小程序将Profile加密(使用ECC椭圆曲线算法)后,分包发送至UICC卡。卡内eUICC芯片验证签名(需预置证书),解密并烧录到EF(Elementary File)目录。

安全保障:端到端加密,防中间人攻击。UICC卡内置PUK(PIN解锁码)和反克隆机制,确保Profile不可逆向工程。

兼容性原理:有锁机支持:有锁iPhone检测SIM IMEI绑定,BLEUICC的UICC卡伪装成“原生eUICC”,绕过锁检测(类似超雪以往QPE方案的ICCID伪造)。

跨平台:小程序基于微信JSBridge,安卓/iOS通用。写入后,卡片如物理SIM插槽,手机视作“内置eSIM”,支持VoLTE/5G。

远程管理:后续可通过小程序删除/切换Profile,实现“一卡多用”。

原理图示(想象一个流程图):手机小程序 → BLE配对 → Profile解析 → 加密传输 → UICC验证 → 烧录完成 → 插卡激活。这项技术的突破在于“去中心化”:无需运营商专有设备或越狱,普通用户用蓝牙就能“自制eSIM卡”。

操作流程详解:从零上手BLEUICC

BLEUICC操作简单,但需准备硬件:一张兼容的蓝牙UICC卡(超雪官网或淘宝约50-100元,支持Nano/Micro SIM规格)。

整个过程10-15分钟,无需Root/越狱。以下是基于小程序截图和官方描述的完整教程。准备工作硬件:蓝牙UICC卡(内置BLE芯片,确保电量充足,可USB充电)。

BLEUICC微信小程序解锁eSIM——蓝牙写入UICC卡全解析

软件:微信最新版;eSIM Profile QR码(从运营商App/网站获取,如中国移动eSIM一键下载)。

环境:iOS 12+ / Android 8+;开启蓝牙/位置权限。注意:有锁机需先解锁卡槽。

步骤1:安装并进入小程序打开微信,搜索“BLEUICC”或扫描官方二维码(超雪微博/官网提供)。

进入小程序,界面如图:顶部蓝底白字“BLEUICC”,下方圆形LOGO(蓝黄UICC图标),描述文字“通过BLE远程访问eUICC,实现远程eSIM管理。适用于所有支持eUICC的设备。”

同意隐私条款(底部“隐私条款”链接,标准GDPR合规),点击“开始使用”。

步骤2:蓝牙搜索与配对点击“蓝牙搜索”按钮(灰色Bluetooth图标 + “蓝牙搜索”文字)。小程序扫描周边BLE设备,列出UICC卡(显示为“BLE UICC Device”或MAC地址)。
选中卡片,输入配对PIN(默认0000或卡上序列号)。成功后,状态变“已连接”(绿灯图标)。提示:若无信号,检查卡电量或重启蓝牙。距离<1米最佳。

步骤3:导入eSIM Profile点击“导入eSIM”按钮(下方“导入eSIM”文本框)。
扫描运营商QR码(相机权限自动开启),或手动输入Profile URL(.qr/.eas格式)。
小程序解析Profile:显示IMSI、MCC/MNC(国家/运营商码)、激活码。确认无误,点击“下一步”。示例:中国联通eSIM QR,解析后显示“46001” (中国移动) + 认证密钥摘要。

步骤4:蓝牙写入UICC选择“模拟SIM卡写入eSIM”模式(界面选项:SIM卡 → 模拟SIM卡写入eSIM)。
点击“写入”:小程序分包传输(进度条显示,约2-5MB数据,1-3分钟)。
UICC卡LED灯闪烁(绿灯成功),小程序提示“写入完成,Profile已激活”。错误处理:若“认证失败”,检查证书;“传输中断”,重连BLE。

备选方案:通过蓝牙读卡器写入eUICC

除了直接手机蓝牙连接UICC卡,另一种高效方式是使用蓝牙读卡器(如9eSIM的eLPA Reader)如下图。,这在iOS设备上尤为实用,因为iOS对直接BLE访问有更多限制。 这种方法结合LPA(Local Profile Assistant)软件,实现Profile的无线下载和写入,适用于可移除eUICC卡(如9eSIM V2/V3版本,支持多ARA-M标识符)。

BLEUICC微信小程序解锁eSIM——蓝牙写入UICC卡全解析

9esim的蓝牙读卡器

准备:蓝牙读卡器(eLPA Reader,约 50-100 元)+ 兼容 eUICC 卡;安装 9eSIM LPA App(iOS App Store)或 NekokoLPA(Android Google Play)。步骤:将eUICC卡插入读卡器,确保读卡器蓝牙开启并充电。

在手机App中搜索并连接读卡器(BLE配对,PIN默认为0000)。
扫描运营商QR码下载Profile(App自动解析IMSI等信息)。

选择“写入卡片”:App通过BLE传输数据(进度显示,1-2分钟),读卡器LED闪烁确认。
弹出卡片,插入手机SIM槽,重启激活(设置 → 添加eSIM)。优势:iOS友好,支持PC/SC备份;可管理多Profile(存储限1-10个,单活跃)。

局限:需额外硬件;iOS无法直接无读卡器写入;Profile IMEI绑定可能跨设备失效。
这种方式扩展了BLEUICC的生态,尤其适合开发者或多设备用户。

步骤5:插入卡片并激活安全弹出UICC卡,插入手机SIM槽(Nano规格)。
重启手机,进入设置 → 移动网络 → 添加eSIM(系统自动识别为原生Profile)。
验证:拨打* #06# 查看ICCID;测试通话/上网。VoLTE需运营商支持。有锁机提示:若锁屏,输入解锁码后重试。

高级操作:Profile管理切换/删除:重连小程序 → “SIM卡” → 列出已存Profile → 选择删除(需PUK验证)。
多Profile:UICC支持5-10个,逐一写入。
备份:导出为QR码,跨设备迁移。

方案比较:超雪BLEUICC vs. eSTK vs. 9eSIM

BLEUICC并非孤军奋战,市面还有eSTK和9eSIM等成熟方案,各有侧重。以下基于兼容性、操作门槛和成本的对比,帮助你选型:

方案
核心硬件
操作方式
兼容性
成本(单卡+工具)
优势
局限
超雪BLEUICC
内置BLE的UICC卡(Nano-SIM)
微信小程序直接BLE连接,无需额外App
iOS/Android通用,有锁机优化;无需读卡器
50-100元(仅卡)
最简便、无感写入;微信生态,快速上手;伪装原生eUICC绕锁
卡电量需管理;小程序更新依赖超雪
eSTK
ECO Lite卡 + RED BLE读卡器
Web BLE 或 App(eSTK App)写入
iOS/Android/PC;全球 Profile 兼容
80-100元(卡+读卡器)
体积小巧、国际运费低;支持在线配置,无需安装App
需读卡器;iOS BLE访问稍复杂
9eSIM
V2/V3 eUICC卡 + eLPA BLE读卡器
专用 App(9eSIM LPA/NekokoLPA)+ QR 扫描
Android OMAPI直接;iOS需读卡器;多软件生态(EasyEUICC等)
50-150元(卡+读卡器套装)
软件丰富,支持多Profile管理;iOS友好,未来MEP多活跃潜力
单Profile活跃限制;IMEI绑定跨设备难;需下载多个App

总体,BLEUICC胜在“零门槛”小程序操作,适合新手;eSTK更国际化和便携;9eSIM生态最全,但门槛稍高(需App+读卡器)。 若你是iOS有锁用户,推荐从BLEUICC起步,辅以9eSIM读卡器扩展。

优势、风险与未来展望优势

普适性:有锁/无eSIM硬件机型全覆盖,国行老iPhone也能“后天补课”。

便利:无线写入,无需PC/读卡器;低成本(卡片一次性投资)。
灵活:支持全球运营商,旅行党福音;结合超雪QPE,可实现5G解锁。
生态:微信小程序生态,易更新,未来或集成AI Profile推荐。

风险与注意合规:eSIM Profile需合法获取,盗版可能封号。境内用海外卡需VPN激活。
兼容:极少数老机BLE不稳;写入失败率<5%,但备份Profile。
隐私:小程序需位置权限,建议审阅条款。
当前状态:刚上线,教程有限,建议加入超雪相关群求助。

相关软件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