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er冰火两重天:TingHu888 错失的反思,嗯哼大赚的经验

一、@TingHu888 错失 Aster 的深度原因剖析

推文作者@TingHu888(我们称之为“观察者”)的自述非常诚恳,他点出了表面原因,但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交易心理和策略的系统性问题。

CZ 🔶 BNB@cz_binance·6月5日
Binance level liquidity on Aster? 👀 x.com/Aster_DEX/stat…

TingHu♪@TingHu888

就像很多人关注我一样会漏掉很多重要信息,同样,我关注了CZ也是如此,我甚至开了小铃铛,但一直没留意。我甚至以为最近CZ才奶的 $Aster ,还以为只是提一下,就像CZ提过很多项目一样,但实际上CZ奶了很多次了,发币后还多次奶...这是标准的信息源不重视导致的战略失策。但就像 $BNB 一样,我也不是第一批进场的,但我吃到了中间很大的利润,你让我现在追高并且拿住是很难的,风险太大,因此我的策略依旧没有变,等浇灌后再买,或者索性等后续的大熊市底部再买吧...
ps:Binance level liquidity 这几个字确实比较重要,可惜了。

其实,谁是最早的玩家并不重要,前面很难熬的,关键是CZ重视后入场刷或者发币后赶紧二级买入,都是很好的节点,因为好肉都是这一段的⌯oᴗo⌯。
前面我没觉得可惜,因为我觉得只是普通的一家链上合约交易所,而我对合约是比较排斥的,而且很不喜欢网页端,现在发现战略地位完全不一样,还有app端...

直到看到CZ这条推文的此刻我才真正觉得可惜,因为知道这样的战略定位然后等开盘买一个几十万U是完全没问题的...而这样确定性的战略机会并不多,尤其热点炒作起来后,机会就更少了。所以,要想等真正的二段就只能耐心了。如果第四季度早期还有浇灌区,应该还会捞一下做个短线,然后再出掉等熊底布局。

表面原因:

认为市值高了: 觉得价格涨上去了,估值不合理。
想等回调: 期待一个更“安全”、更“便宜”的买入点。
觉得错过了早期: 认为自己已经不是最早的一批人,现在进入是为早期投资者“接盘”。
深度原因(根本性问题):

心理账户与锚定效应 (Mental Accounting & Anchoring Effect)

核心问题: 作者将 0.015 美元这个价格设为了心理上的“锚点”。当价格涨到 0.05 或 0.1 时,他不是基于项目当下的基本面、叙事强度和市场情绪来判断其未来潜力,而是潜意识里不断与“那个曾经的低价”作比较。这种对比让他觉得“太贵了”,从而忽略了市场可能正在重新为这个项目定价的事实。他交易的不是未来,而是过去。
追求完美的交易谬误 (The Fallacy of the Perfect Trade)

核心问题: “等回调”是交易中最常见的陷阱之一。这背后是一种追求“完美入场点”的执念。在强劲的上升趋势和FOMO情绪驱动的市场中(尤其是在Meme币或强叙事项目中),显著的回调可能根本不会出现,或者回调的幅度极浅,稍纵即逝。等待完美的时机,最终结果就是彻底错过。他想要一个“低风险、高确定性”的入场点,但这在指数级增长的资产上几乎不存在。
线性的估值思维 vs. 指数级的市场增长 (Linear Valuation vs. Exponential Growth)

核心问题: 作者可能习惯于用传统或线性的思维模式来评估项目。“市值高了”这种判断,可能基于同类项目的对比或某种固定的估值模型。然而,加密圈一个热门项目的增长往往是指数级的、由叙事和情绪驱动的,而非基本面驱动的线性增长。当一个项目成为市场焦点时,它的“天花板”会被一次次打破。用理性的、线性的尺子去衡量一个非理性的、指数级的市场,必然会得出“太贵了”的结论。
僵化的投资框架与行动力的缺失 (Rigid Investment Framework & Lack of Action)

核心问题: 他提到“自己设置的条条框框限制了自己”。这说明他有一套投资规则,这本身是好事。但问题在于,这套规则过于僵化,没能根据项目的类型(例如,这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Meme叙事还是一个稳健的基础设施项目?)和市场所处的阶段(牛市初期?情绪狂热期?)进行动态调整。规则变成了束缚,而不是行动的指南。最终,他陷入了“分析瘫痪”(Analysis Paralysis),持续观察、反复思考,但就是无法扣动扳机。
总结: 他错失的核心不是因为信息差(他很早就知道了),而是认知差和执行差。他的交易系统和心理状态无法适应加密货币市场,特别是高波动性、高叙事性项目的运行逻辑,最终导致了“看得准,拿不住(甚至不敢上车)”的悲剧。

二:嗯哼的收益与成功策略分析

这位推文的主角嗯哼(我们称之为“行动者”)则展示了一个小资金玩家如何在加密市场中获得巨大成功的范本。

Ai 姨@ai_9684xtpa

有一说一,嗯哼的确通过「相信的力量」在 $ASTER 上赚了不少

▶︎ 过去三天他以均价 $0.8375 在链上买入 17 万枚代币,投入 9.5 万美元,这部分已浮盈 12 万美元
▶︎ 两小时前又从 Aster 提出 31.7 万枚代币,五天前充值了 9.8 万刀进去,现在提出来 50.2 万刀,如果是全买了 ASTER 回报率也有 5 倍多

所以目前共持有 48.7 万枚 ASTER,累计 77 万刀;至于嗯哼到底有没有 A9?链上单个地址的持仓是 86 万刀,剩下的就要问本人了🤪

钱包地址 https://intel.arkm.com/explorer/address/0xD47044Bbf35c26f419404794a67516A7C53ca549


Aster冰火两重天:TingHu888 错失的反思,嗯哼大赚的经验

收益情况:

总投入: 0.5 ETH
当前价值: 11.8 ETH
净利润: 11.3 ETH
投资回报率: 约 22.6倍 (2260%)
成功策略(与“观察者”形成鲜明对比):

“侦察仓”模式:小额试错,获取入场券

关键行动: 最初只投入了 0.1 ETH。这个金额对他来说可能是一个“亏了也不心疼”的数字。
策略优势: 这笔小额投资并非为了立刻暴富,而是为了“买一张门票”。一旦有了仓位(skin in the game),你对这个项目的关注度、理解度和敏感度会呈几何级数提升。你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参与者。这彻底解决了“观察者”的“分析瘫瘓”问题。

顺势加仓:与趋势为友,而非等待回调

关键行动: “后来又陆续加仓了0.4E”。这说明他不是在下跌时“抄底”,而是在项目发展符合或超出他预期时,选择**“买入强势”**(Buying Strength)。
策略优势: 这种做法确认了趋势的有效性。当他看到项目持续走强、社区热度上升时,他的信心增加,并愿意投入更多资金。这是一种动态的、基于正反馈的决策模式,与“观察者”等待负反馈(回调)的模式完全相反。

非对称押注:小资金的核心策略

关键行动: 用 0.5 ETH 的有限风险,博取了超过 10 ETH 的巨大回报。
策略优势: 他深刻理解,作为小资金玩家,财富增长的唯一路径就是寻找这种“非对称性机会”——即潜在亏损有限(最多亏掉0.5E),但潜在收益极高(上不封顶)。他没有将大量资金投入一个项目中,而是用小仓位去捕捉高赔率的机会。
总结: “行动者”的成功,源于他拥抱不确定性、先行动再完善、与趋势共舞的策略。他的方法论完美契合了加密货币早期项目的投资逻辑。

三:给所有投资者的深入详细建议

结合以上两者的案例,我们可以提炼出以下一套极具操作性的建议:

拥抱“侦察仓”(Scout Position)理念,克服“分析瘫瘓”

具体做法: 当你研究并看好一个早期项目时,不要再无休止地等待“完美价格”。立即投入一笔你完全亏得起的资金(例如,总投资组合的0.1%-0.5%,或50-200美元)。

目的: 这笔钱是你的“信息费”和“门票”。它强迫你深入跟踪项目进展,加入社区,感受市场情绪。你从一个局外人变成了局内人,你的认知会迅速深化。

建立动态的、分层级的投资框架

具体做法: 不要用一套规则去衡量所有项目。为不同类型的资产创建不同的评估模型。
价值币 (如BTC, ETH): 适用宏观分析、长期定投、等待深度回调加仓的策略。

应用层/L2 (如ARB, OP): 关注生态数据、技术进展、估值对比,可以采用网格或分批建仓。

Meme/强叙事币 (如Aster): 放弃传统的估值思维。核心评估指标应变为:叙事强度、社区共识、Meme传播性、创始团队的营销能力、市场情绪(FOMO程度)。在这类项目上,“等回调”往往是毒药。

学会“顺势加仓”(Averaging Up),而不是“死等回调”

具体做法:

在你的“侦察仓”建立后,设定明确的验证点(Milestones)。例如:
项目市值突破某个关键水平。
社群人数/活跃度达到新的量级。
有影响力的大V开始讨论。
项目方发布了超预期的利好。
当这些积极信号出现时,果断加仓。你的每一次加仓都是基于项目走强的确认,这远比在下跌中凭感觉“补仓”要可靠。

克服心理偏误:忘掉你的成本价

具体做法:

一旦建仓,你要问自己的问题不是“相比我买入的价格,现在是涨是跌?”,而是**“如果我现在是空仓,我是否还愿意在这个价格买入?”**

这个思维练习可以帮助你摆脱“锚定效应”,让你基于项目当下的潜力和风险做出更客观的决策。一个从0.01涨到0.1的项目,不代表它不能从0.1涨到1。

做好仓位管理,控制系统性风险

具体做法:

“行动者”之所以敢于持仓不动,核心在于0.5 ETH的投入没有对他造成致命威胁。

请严格遵守:高风险项目的总仓位,不应超过你总投资组合的一个小比例(如5%-10%)。这样,即使其中一两个项目归零,你的整体资产依然安全。同时,单个项目的盈利,却可能让你的整个投资组合大幅增值。这就是构建正向期望值的关键。

复盘与心理建设:将“踏空”转化为燃料

像@TingHu888这样错过一个10倍机会的痛苦是真实的。但顶尖交易员和普通投资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会将这种痛苦转化为优化自己交易系统的燃料。

具体做法:

每次踏空后,不要只是懊悔,而是写下复盘日记,诚实地回答:
我错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信息差、认知差还是执行力问题?
是我的哪条投资规则导致了这次失误?
下一次遇到类似情况,我的行动预案是什么?

通过这种方式,每一次“踏空”都会让你变得更强大,而不是留下心理创伤。

最终结论: 在加密世界,尤其是在寻找百倍币的征途上,思维模式远比技术分析重要。与其做一个追求完美的“观察者”,不如做一个拥抱试错的“行动者”。从一笔小小的“侦察仓”开始,你将打开一扇通往巨大机遇的新大门。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