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笔记:Bybit和Bitget校园大使计划深度分析
引言:名利场中的金融教育与风险博弈
2025 年 4 月 14 日,社交媒体上爆发了一场关于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Bybit 和 Bitget 的校园大使计划的争议。一些媒体和网友呼吁停止向大学生推广合约体验金等行为,认为这是一种披着“金融启蒙”外衣的赌博诱导,精准收割风险意识薄弱的大学生群体。另一方面,平台自身则澄清其计划旨在推广区块链技术和 Web3 知识,并未鼓励合约交易。
本文将从平台公告、正反方观点、法律依据以及独特视角,深度剖析这一事件。

事件背景与数据
根据 X 上的讨论,Bybit 和 Bitget 通过校园大使计划,鼓励大学生下载应用、在同学中拉新开立账户,并参与交易,包括高杠杆的合约交易。平台可能提供返佣或其他激励措施,以吸引学生参与。例如,Bitget 在其 X 回应中提到,其 2 月推出的校园大使计划旨在推广区块链技术和 Web3 知识,并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但因部分用户误解为推广合约交易,已于 16 小时内全球下线(Bitget 回应)。Bybit 的具体计划细节未在搜索中明确,但类似活动可能存在。
批评者如 BlockBeatsAsia 在 X 上呼吁停止此类行为,称其本质是赌博诱导,可能会导致学生金融损失和成瘾(BlockBeatsAsia 呼吁)。网友@Supervellear 则指出,合约交易刺激多巴胺分泌,类似于赌博或毒品,可能对学生造成长期心理和经济伤害(Supervellear 分析)。
平台公告:Bybit 和 Bitget 的校园大使计划
-
Bybit 校园大使计划:根据 Bybit 的官方公告(Bybit 校园大使限时招募),平台正在招募校园大使,旨在寻找“热情、才华横溢的学生”,帮助推广 Bybit 的服务。招募信息强调“限时招募”,但未提供具体的计划细节,如奖励机制或活动内容。然而,结合过去的类似计划(如 2022 年非洲校园大使计划,Bybit 非洲计划),可以推测其可能包括组织线上线下活动、推广加密货币知识,并鼓励学生下载应用和参与交易。
-
Bitget 校园大使计划:Bitget 的公告(Bitget 全球 Web3 毕业生计划)显示,平台在 2025 年推出了全球 Web3 毕业生计划,招募优秀大学生参与区块链技术的学习和实践。该计划强调“教育优先”,声称未鼓励合约交易,但部分用户仍对其推广方式提出质疑。Bitget 还提到,其校园计划已在非洲和菲律宾等地区开展,聚焦于“区块链4青年”教育倡议(Bitget 菲律宾路演),如 2024 年 2 月在菲律宾大学举办的校园路演,吸引了 200 多名学生参与。
正方与反方的观点
正方观点:教育价值与机会
-
Bybit 和 Bitget 的立场:平台声称,校园大使计划旨在推广区块链技术和 Web3 知识,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例如,Bitget 强调其计划帮助学生了解加密货币行业的未来趋势,并通过奖励机制(如返佣、实习机会)激励学生参与。Bybit 则通过“限时招募”吸引学生,强调“成为我们需要的人才”。
-
支持者的声音:一些网友认为,这些计划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前沿技术的机会。例如,X 用户@Paris13Jeanne提到,区块链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金融素养和创新思维(Paris13Jeanne 观点)。此外,Bitget 的全球 Web3 毕业生计划被描述为“桥接野心与机会”,为年轻专业人士提供直接进入区块链行业的路径(Bitget 毕业生计划)。
-
数据支持:Bitget 提到,其 2025 年校招已招聘 28 位大学生,参与浙大链协黑客松大赛,表明计划确实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
反方观点:赌博诱导与道德风险
-
批评者的质疑:许多网友和媒体认为,这些计划本质上是“披着金融启蒙外衣的赌博诱导”。例如,BlockBeatsAsia 在 X 上呼吁停止向学生推广合约体验金,称其可能导致学生金融损失和成瘾(BlockBeatsAsia 呼吁)。X 用户@Supervellear则指出,合约交易会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类似于赌博或毒品,容易导致成瘾(Supervellear 分析)。
-
道德与社会影响:批评者担心,这些计划可能分散学生的学业精力,影响心理健康,尤其是在经济压力下,学生可能因短期收益诱惑而忽视长期发展。X 用户@ohxiyu提到,学生缺乏金融经验,容易被高杠杆交易“套路”(ohxiyu 担忧)。
法律依据:中国监管的红线
中国对加密货币和高风险金融产品的监管极为严格,相关法律法规为这些计划设定了明确的边界:
-
加密货币禁令:2021 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所有加密货币交易非法,包括境外交易所向中国公民提供服务(中国禁止加密货币交易解释)。因此,Bybit 和 Bitget 在中国境内推广加密货币交易,可能触犯这一禁令。
-
未成年人保护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止向未成年人传播赌博、色情等不良信息(未成年人保护法)。虽然大学生不完全是“未成年人”,但合约交易被视为高风险金融产品,推广给缺乏经验的学生,可能被视为违反相关精神。
-
开设赌场及诈骗罪:网友提到,推广合约交易可能被视为开设赌场,触犯《刑法》第 303 条,这是一种严重犯罪,可能导致平台和学生面临法律制裁。更危险的是,合约交易属于《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界定的特许经营范畴,未经国务院批准擅自开展涉嫌构成非法经营罪。而校园大使通过社群运营诱导交易的行为,可能触犯《刑法》第225条“非法经营罪”及第266条“诈骗罪”构成要件。
综上所述,如果 Bybit 和 Bitget 的校园大使计划涉及在中国境内推广加密货币交易或高风险合约交易,可能触犯中国法律,需高度警惕。
风险与创新博弈
我们从现实主义、利益导向和认知重构的角度,分析这一事件的深层逻辑:
-
利益驱动:Bybit 和 Bitget 的校园大使计划本质上是平台通过学生群体扩大用户基础和增加交易量的商业策略。学生则因经济激励(如返佣、奖励)或学习机会而参与。这是一种典型的“双赢”博弈,但也隐藏着利益失衡的风险。例如,平台可能通过返佣机制鼓励拉新,而学生可能因短期收益忽视长期风险。
-
认知重构:学生需要从“赚钱工具”转变为“金融教育受众”。平台应强调风险教育,而不是单纯的交易推广。例如,Bitget 提到其计划聚焦 Web3 教育,但部分用户仍质疑其是否真正“未鼓励合约交易”(Bitget 回应)。学生需通过教育理解,合约交易的本质是高风险博弈,而非“投资”。
-
历史周期律:加密货币行业历来波动性强,学生参与高杠杆交易类似于“赌博”,历史上类似事件(如 P2P 平台的学生推广)往往以金融损失和监管打击告终。平台需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例如,2018 年中国 P2P 爆雷事件中,学生群体因缺乏经验遭受重创,教训深刻。
-
现实主义视角:在中国严格的监管环境下,平台必须遵守法律,否则可能面临严厉处罚。同时,学生也需意识到,参与这些计划可能不仅是“赚钱”,更可能是“冒险”。例如,X 用户@off_thetarget提到,学生可能因缺乏经验而“被套路”,需警惕(off_thetarget 担忧)。
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这些计划反映了“创新与风险”的双刃剑:一方面,区块链技术是未来金融的趋势,学生早期接触有助于培养金融素养;另一方面,高风险交易可能对学生造成不可逆转的经济和心理伤害。平台和监管机构需共同努力,确保教育价值高于商业利益。
校园金融活动合规自查表
维度 | 合规要点 | 交易所违规点 |
---|---|---|
资质 | 持牌机构+备案 | 无中国大陆金融牌照 |
宣传 | 禁止承诺保本收益 | 使用“稳赚策略”话术 |
客群 | 禁止向学生推销 | 校园大使计划针对性渗透 |
数据 | 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 | 收集学生通讯录构建关系链 |
我们可以从上面的合规自查表看到校园大使活动存在的违规要点。
利益相关者的对比表
利益相关者
|
利益
|
风险
|
---|---|---|
平台
|
用户增长、收入提升、品牌影响力
|
法律风险、公众形象受损、监管压力
|
学生
|
经济收益、学习机会、社交网络扩展
|
金融损失、成瘾风险、学业受影响
|
社会
|
金融教育创新、行业发展
|
学生群体受损、社会信任危机
|
监管机构
|
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
|
监管难度增加、潜在社会问题
|
结论与建议
Bybit 和 Bitget 的校园大使计划在 2025 年引发了关于金融教育、商业利益和法律合规的复杂讨论。平台的公告强调教育和机会,但批评者则指出其可能诱导学生参与高风险交易,甚至触犯法律。可以看到,这场争议本质上是“创新与风险”的博弈,需要所有利益相关者(平台、学生、监管机构)共同平衡。
建议:
-
平台建议
加密货币交易所如 Bybit 和 Bitget 在拉新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专注于合规市场的潜力。例如,在中国,加密货币交易被禁止,平台需确保活动合法。研究显示,获取新用户的成本通常是留住老用户的五到七倍,因此平台应优先考虑留存策略,通过个性化服务、教育资源和忠诚度激励增强用户忠诚度。此外,建立社区可培养归属感,鼓励用户持续参与。
-
学生建议
学生应提高金融素养,但更应接受全面风险教育,深入理解高杠杆交易的潜在危险。平台在推广时需强调风险披露,帮助学生做出明智决策,避免因缺乏经验而遭受损失。
-
监管建议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校园金融计划的监督,保护学生利益,同时鼓励合法的区块链教育。
关键引文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