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bit的Safe多签钱包被盗损失14亿美元,Safe钱包有责任吗?
Bybit的Safe多签钱包被盗是怎么回事?
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和网络上的讨论,Bybit在2025年2月21日遭遇了一起严重的资产盗窃事件,涉及其以太坊冷钱包。这起事件的核心在于黑客利用了一次针对多签钱包的复杂攻击,导致价值约14亿美元的数字资产被转移。以下是事件的简要经过(基于已有信息推测,可能随调查更新而变化):
攻击背景:Bybit使用的是多签钱包(multisig wallet)来存储其以太坊冷钱包资产,这种钱包需要多个密钥持有者(通常称为“多签人”)共同签名才能授权交易,以提升安全性。然而,这次攻击表明,即使是多签机制也并非绝对安全。
攻击手法:
伪造交易:黑客疑似通过伪造一笔看似正常的Safe多签交易,欺骗了Bybit的多签签名者。攻击者可能利用了钓鱼手段或其他方式,在多签人签名前替换了交易内容。
前端欺骗:据推测,黑客可能伪装了Safe钱包的前端界面,使得多签人看到的交易信息(如目标地址)是正常的,但实际签名的是恶意交易。这种“中间人攻击”使得多签人未能察觉异常。
所有权转移:通过这次伪造签名,黑客成功修改了多签钱包的控制权(可能是更改了所有者地址或权限),随后将冷钱包中的以太坊资产转移到自己的地址。
事件细节:
Bybit官方在2025年2月21日23:51(香港时间)发布声明,确认检测到一次未经授权的活动,涉及其以太坊冷钱包转账至暖钱包的交易被操控。
链上分析师和X平台用户指出,这次攻击可能与Safe前端漏洞无关,而是黑客利用了Bybit内部人员的失误(如点击钓鱼链接)或系统被入侵后的签名替换。
有说法称,黑客可能提前部署了恶意合约,并在确认Bybit多签人设备被入侵后伺机行动,最终在日常转账操作中完成了攻击。
损失与影响:这次攻击导致Bybit损失了约14亿美元的资产,但官方表示仅一个冷钱包受影响,其他冷钱包仍然安全。目前,Bybit正在调查并采取措施以防止进一步损失。
可能的攻击来源:一些分析人士猜测,这类高水平的技术攻击可能出自经验丰富的黑客团伙,例如与朝鲜相关的黑客组织,因其以复杂的钓鱼和多签攻击闻名。不过,这一点尚未得到官方证实。
被黑过程的大白话解释👇【来自@Onekeycn】 布下陷阱:黑客提前三天部署好了恶意后门合约。 黑客大概率是已经确认了 Bybit 的三位多签的电脑已被入侵,具备攻击条件,在等他们操作。 请君入瓮:接下来,当多签工作人员执行日常转账之类的签名操作时,黑客替换了签名内容。 工作人员在网页看着以为是转账之类的正常的交易——殊不知被改成了「把@safe合约升级替换为此前部署的恶意合约」的交易。 于是,惨剧便发生了。带后门的恶意合约,被黑客轻松提取了所有资金。 人类的悲喜是不相通的。 有人失去,有人来财。 或许在地球的另一边,有人在庆祝通过「财富转移」达成了国家一年的 GDP 目标。
Safe多签钱包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Safe多签钱包是由 Safe Ecosystem Foundation 开发和支持的产品,其核心技术来源于 Gnosis Safe(现已更名为Safe)。以下是关于Safe的背景:
起源与发展:
Safe最初由 Gnosis(一家专注于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公司)开发,推出时被称为Gnosis Safe。它是一个基于以太坊的开源多签钱包,旨在为个人、团队和组织提供安全的资产管理方案。
随着时间的推移,Safe逐渐独立出来,由 Safe Ecosystem Foundation(一个独立的基金会)维护和推广,而Gnosis则专注于其他区块链项目。
产品特点:
Safe是一个基于智能合约的钱包,支持多签名机制(即需要多个密钥持有者批准交易),广泛用于以太坊及其他兼容EVM的区块链(如Polygon、BNB Chain等)。
它被设计为“智能账户”(Smart Account),不依赖单一种子短语,而是通过部署智能合约来管理资产,提供更高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Safe宣称其安全性得到了Vitalik Buterin等行业领袖的认可,目前保护着超过1000亿美元的资产。
运营实体:
Safe的网站(safe.global)由 Core Contributors GmbH(一家位于德国柏林的公司)运营,但技术本身是开源的,遵循GNU通用公共许可证第3版。
Safe Ecosystem Foundation负责商标和生态系统管理,但不直接运营任何Safe钱包实例,用户通常通过官方界面或第三方集成使用。
与Bybit事件的关系:
Bybit使用的正是Safe的多签技术来管理其冷钱包。然而,这次被盗事件似乎并非Safe核心技术本身的漏洞,而是黑客利用了前端欺骗或Bybit内部安全流程的失误。因此,Safe作为一个产品本身并未被证明存在直接的安全缺陷。
币安、Bitget等交易所对Bybit被盗事件的资助措施
根据目前可得的信息和X平台上的讨论,以下是币安(Binance)、Bitget等交易所对Bybit在2025年2月21日以太坊冷钱包被盗事件中所提供的资助措施的补充和概述:
币安(Binance)的资助措施:
快速反应与支持承诺:币安前首席执行官赵长鹏(CZ)在事件发生后迅速通过X平台发声,表示愿意为Bybit提供任何形式的帮助。他建议Bybit考虑暂停提款以防止进一步损失,并强调币安的经验和技术资源可以协助应对危机。
潜在资金支持:虽然目前没有明确证据显示币安直接提供了资金援助,但CZ的表态表明币安有意愿在必要时调动资源支持Bybit。币安拥有超过10亿美元的安全基金(SAFU),理论上具备为Bybit提供流动性支持的能力。
技术协助可能性:CZ提到币安可以分享其应对类似事件的经验,例如2019年币安被盗事件后的处理措施,可能包括协助追踪链上资金流向或提供安全建议。
Bitget的资助措施:
直接资金援助:根据链上数据和X平台用户(如@EmberCN和@wublockchain12)的报告,Bitget在事件发生后约5小时内向Bybit提供了4万枚ETH(约1.0596亿美元)的借款。这笔资金直接转入Bybit的冷钱包地址,旨在缓解Bybit因被盗事件引发的提现潮导致的流动性压力。
具体操作:这4万枚ETH是从Bitget的储备中提取并转移的,显示出Bitget在危机时刻快速响应的能力。这笔借款的具体条款(如利率或还款期限)尚未公开,但其即时性为Bybit争取了缓冲时间。
其他交易所的反应:
行业团结信号:虽然目前没有明确报道其他主流交易所(如OKX、KuCoin等)直接提供了资金支持,但X平台上的帖子(如@longshao1191)呼吁各大交易所积极团结起来帮助Bybit,显示出行业内部对此次事件的关注和潜在协作意愿。
Bybit自身的应对:Bybit首席执行官Ben Zhou表示,已从合作伙伴处获得了被盗ETH约80%的过桥贷款(约3.2万ETH),其中Bitget的4万ETH借款可能超出了这一数字,表明其他未具名交易所或机构也可能参与了资助。
其他交易所的资金支持情况
未确认的参与者:Bybit首席执行官Ben Zhou提到,已从合作伙伴处获得了被盗ETH约80%的过桥贷款(约3.2万ETH,价值约8.4672亿美元)。除Bitget的4万ETH外,剩余部分(约-0.8万ETH的差额可能是统计或时间差导致)可能来自其他未具名的交易所或机构。
可能的参与者猜测:
OKX:X平台上有用户(如@longshao1191)推测OKX可能参与,因其在类似事件中(如2022年Axie Infinity被盗案)曾与币安合作提供支持。但截至目前,OKX官方未发布声明,链上数据也未显示相关转账。
KuCoin或其他中小交易所:部分X帖子提到KuCoin等交易所可能提供小额支持,但缺乏具体证据。
行业动态:X用户呼吁更多交易所加入支持行列,但目前仅有Bitget的行动得到明确证实。
这种行为的意义评价
这种跨交易所的资助行为在加密货币行业中具有深远的意义,以下是对其影响的分析和评价:
增强行业信任与稳定性:
用户信心恢复:Bybit被盗14亿美元的事件若处理不当,可能引发用户恐慌性提款甚至挤兑。币安和Bitget的及时援助表明头部交易所愿意为行业整体利益出力,有助于稳定用户情绪,避免类似FTX崩盘的连锁反应。
证明行业韧性:这种行为展示出加密货币交易所并非各自为战,而是在危机时刻能够协作应对外部威胁。这对一个常被质疑为“无序”和“高风险”的行业来说,是一个正面的信号。
树立协作典范:
超越竞争的合作:币安和Bitget作为Bybit的直接竞争对手,却选择在危机中伸出援手,而非“落井下石”,这种行为打破了传统的商业竞争逻辑。X用户(如@crypto_pumpman)对此表示感动,认为这体现了“真Builder”的精神。
未来互助机制的雏形:此次资助可能为行业建立更正式的互助机制奠定基础。例如,未来交易所之间可能形成类似传统金融中的“紧急流动性池”或保险基金联盟,以共同抵御黑客攻击等系统性风险。
对安全与责任的反思:
推动安全标准提升:资助行为虽然解了燃眉之急,但也间接凸显了多签钱包和冷存储系统仍存在漏洞。其他交易所的介入可能促使Bybit及整个行业重新审视安全流程,加速技术和管理的升级。
责任共担的信号:头部交易所的援助表明,它们愿意为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承担一定责任,而非将问题完全归咎于被盗方。这种态度可能激励更多交易所加强自身防护,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潜在的风险与挑战:
道德风险:如果援助成为常态,可能导致一些交易所放松内部安全措施,期待危机时获得同行救助。这种“太大而不能倒”的逻辑可能削弱行业整体的纪律性。
资金来源透明度:Bitget提供的4万ETH借款和Bybit获得的80%过桥贷款的具体来源和条件尚未完全披露。若涉及用户资金而非交易所自有储备,可能引发新的争议。
总结
Bybit的Safe多签钱包被盗是一起精心策划的攻击事件,黑客通过伪造交易和欺骗多签人签名,成功转移了冷钱包资产。这暴露了即使是多签机制,在面对社会工程学攻击(如钓鱼)或内部流程疏漏时,仍可能出现安全隐患。Safe多签是Safe Ecosystem Foundation(源自Gnosis)的产品,被广泛认为是行业领先的多签解决方案,但其安全性依赖于正确的使用和外部防护措施。
目前事件仍在调查中,后续可能会有更多细节披露,建议关注Bybit和Safe的官方更新以获取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