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基础篇 第2章 密码技术(2)

2.2.2. 加密解密算法

小云:首先我们学习加密解密算法。现代密码学的基础是加密解密算法,它的安全性是通过算法所依赖的数学问题来保证的。

小天:《算法设计与分析》这门课看起来很重要,不多当时学起来的确难。

小云:哈哈同感。密码学源于古希腊时期,很久以来,人类使用的加密解密机制基本都是对称加密,直到上世纪70年代,非对称加密算法才诞生。两种机制的主要区别在于加密解密过程中使用的密钥是否相同,也分别适用不同场景下的加密解密需求。

2.2.2.1. 对称加密算法

小云:对。对称加密算法对于用户数较少,加密数据量较大的加密场景中,计算量较小,效率非常高。

小天:那么对称加密算法有哪些呢?

小云:根据算法对明文信息的处理方式,可以把对称加密算法分为两类:分组密码和流密码。分组密码是把明文信息分组为数据块(block),用同一密钥算法对每一块加密,输出也是固定长度的密文,多用于网络加密。典型的分组算法有MD5,DES,3DES,AES,IDEA以及国密算法中的SM-1,SM-4,SM-7。其中MD5、DES和3DES因为安全和效率原因已经被淘汰。国际上常用的是AES算法。

第二类是流密码,又称序列密码,加密时每次加密一比特位或一个字节的明文,明文和密钥按比特位对其做约定的运算,即可获得密文。流加密是一种快捷高效的加密方法,但其安全性较低。 比较著名的流密码有RC4和GSM和国密算法中的ZUC祖冲之算法。

  • AES加密算法

小天:AES算法听说过,可以详细介绍一下。

小云:好的,对称密码在用的不多了,AES算法算一个。从1997年开始,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开始组织遴选DES的替代者,称之为AES(高级加密标准),历时三年,经过多次算法大会评选,2001年底从15个候选算法中选出Rijndael作为AES,公布为美国国家标准FIPS-197,供免费试用。

小明:那它的加密机制是什么呢?

小云:该加密算法采用对称分组密码体制,分组长度128位,也就是说,每个分组为16个字节(每个字节8位)。密钥长度支持128比特、192比特、256比特,密钥的长度不同,推荐加密轮数也不同。比如密钥长度128比特,加密轮数为10轮,就是说一个明文分组会被加密10轮。明文分组一般使用字节为单位的正方形矩阵描述,称为状态矩阵。在算法的每一轮中,状态矩阵的内容不断发生变化,最后的结果作为密文输出。AES解密过程仍为10轮,每一轮的操作是加密操作的逆操作。AES的特点是速度快,整个过程可用数学描述。

小云:对称加密算法我们就不过多介绍了。下面学习一下非对称加密算法。

2.2.2.2. 非对称加密算法

小云:非对称加密算法是密码技术发展的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们常说的公钥密码机制,其实所指的算法就是非对称加密算法。

小明:哦。主要有哪些呢?

小云:主要有RSA、背包密码、McEliece密码、Diffe_Hellman、Rabin、零知识证明、椭圆曲线乘法(ECC)、EIGamal算法等。我们本节重点介绍下RSA和ECC。

  • RSA算法

小云:1976年,Diffie和Hellman提出公钥密码机制后,1977年,Ron Rivest、Adi Shamirh和LenAdleman在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开发出RSA非对称加密算法。三人因此获得2001年图灵奖。

小明:我也听说过,RSA是第一个成熟的公钥算法,也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公钥加密算法,那么基本原理是什么?

小云:RSA算法中的公钥和私钥是一对大素数(十进制100~200位,甚至更大)的函数,从公钥和密文恢复明文等同于对两个大素数的乘积进行因式分解。它能够抵抗现有的已知的绝大多数密码攻击,已被ISO推荐为公钥数据加密标准。

小天:主要用途是?

小云:RSA可以被用于公钥密码和数字签名。

小明:我还听说量子计算机对RSA密码造成威胁的事情,这个是什么情况?

小云:对,有这么回事。2019年底,由于谷歌量子计算机技术的突破,量子计算机使用shor算法威胁RSA密钥机制一时成为热门话题。理论上,如果存在对大素数进行质因数分解的高效算法,那么RSA的安全体系将会彻底坍塌。另外还存在的威胁是暴力猜解,也就是逐个尝试可能的值。

当前生产环境中RSA随机数的值都是1024比特,其乘积形成的N值长度达到2048比特,这个也是NIST SP8000-57建议在2030年之前可用的安全长度,对于经典计算机包括超级计算机来说,对这个N值得因数分解需要的计算量非常惊人,计算时长估计需要80年。对于量子计算机来说,以Google 宣布的54个量子比特(实际使用53个量子比特)组成的量子计算机Sycamore为例,只需要200秒,就能实现了超级计算机1万年的计算量,应该不是难事。

小明:这么说还真是存在风险。

小云:对,不过从当前现实来看,量子计算机量子比特数进展缓慢,噪声过多,纠错处理难度较大,shor量子算法成功的概率还有待提高。并且随着量子比特数量提升,技术难度和制造成本将会呈指数级增长,这也为加密算法的进一步发展赢得了时间,一些抗量子攻击的算法也已经出现,并在不断完善。

小云:我们再说说椭圆曲线密码算法。

  • 椭圆曲线密码(ECC,Elliptic Curves Cryptography)

小明:与RSA相比,椭圆曲线算法有哪些优势呢?

小云:与其他密码算法相比,ECC的优势是可以实现密钥更短,却能提供相当的或更高等级的安全,比如ECC的224-255比特位就相当于RSA 2048比特位长度的同等强度。所以存储占用空间更小,网络带宽要求更低,处理速读更快。

小云:椭圆曲线是Koblitz和Miller两人于1985年同时提出的。ECC是利用椭圆曲线实现的密码技术的统称,实际上包括三部分内容:椭圆曲线公钥密码,椭圆曲线数字签名,椭圆曲线密钥交换。

小明:需要回顾一下椭圆曲线的知识。

小云:是啊,我们慢一点。一般情况下,平滑椭圆曲线可以用方程式y2=ax3+bx2+cx+d表示,其中a,b,c,d是系数。我们简化下方程式,比如a=1,b=0,c=0,d=7,得到y2=x3+7,这个就是比特币中使用的方程图像曲线(见图),也就是secp256k1曲线(2021年,比特币升级其签名算法,将ECDSA 修改为Schnorr签名算法)。

第2部分 基础篇 第2章 密码技术(2)

图2-4 y2=x3-4x+7的图像

小明:secp256k1代表什么?

小云:secp256k1 是SECG(高效密码组标准)协会开发的椭圆曲线签名算法标准。正是由于在比特币中使用之后,secp256k1 才逐渐被接受。secp256k1 名称的含义,其中sec 来自 SECG 标准,p 表示曲线坐标是素数域,256 表示素数是 256比特位长,k 表示它是 Koblitz 曲线的变体,1 表示它是该类型曲线中第一个标准。

小明:如何把椭圆曲线用到密码技术呢?

小云:不着急,我们先来介绍一下椭圆曲线加法运算,从加法运算来理解乘法运算,这是椭圆曲线密码学的基石。椭圆曲线的元素为椭圆曲线上的点,点的加法运算不是普遍意义的加法运算,只是一种术语,表示点相加这种运算。曲线上点的加法定义为如下的运算法则:取椭圆曲线上两点P1、P2做直线交于椭圆曲线的另一点P3,过P3做y轴的平行线交于P3`。我们规定P3`=P1+P2。(如图2-)

第2部分 基础篇 第2章 密码技术(2)

图2-5,椭圆曲线的加法。源自:https://www.desmos.com/calculator/0mnue7w8lk

小天:接下来那么乘法如何计算呢?

小云:举个例子2╳P1,其实2P1=P1+P1。根据运算法则,P1+P1计算方式就是过P1点做曲线的切线与椭圆曲线相交于点-2P1,过此点做y轴平行线与曲线的交点就是2P1。这个点2P1就是P1的2倍。如图2-。

同样道理,经过点2P1做曲线的切线与椭圆曲线相交的点是-4P1,过此点做y轴平行线与曲线的交点就是4P1。可以以此类推。

第2部分 基础篇 第2章 密码技术(2)

图2-6椭圆曲线乘法

小云:敲黑板了,重点来了。在椭圆曲线点的乘法运算中,已知P1和倍数(k)可以很容易计算出kP1,但是反过来,知道点P1和kP1,不可能推算出k的值。也就是说,椭圆曲线上的离散对数问题就是已知G和xG,求x,求解这样的问题非常困难。这是椭圆曲线密码的基础。再补充一下,倍数k我们可以理解为非对称加密中的私钥,它和常数点的乘积所得的值理论上就是该私钥对应的公钥(从私钥到公钥的衍生过程具体实现时故意增加了一些噪声,防止被反向破解)。

小云:我们再来回答刚才小明的问题。椭圆曲线对于非对称密码的作用体现在哪里呢?椭圆曲线非对称密码算法有两种实现,第一种是椭圆曲线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第二种是椭圆曲线ElGamal加密算法。

小云:我们假设你们二位,小天和小明需要通过开放网络交换对称密钥,可以使用椭圆曲线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

小天:好的,我们需要准备什么?

小云: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私钥和公钥,比如PRb、PUb分别是小天的公钥和私钥,PRc、PUc分别是小明的公钥和私钥,再有一个常量G。其中PUb、PUc以及常量G是可以公开发送,被别人知道的。PRb、PRc只能由所有人秘密保管,不能泄露。具体交换步骤分为:

  • 小天和小明相互发送常量点G给对方。
  • 接下来小天把自己的私钥与G的乘积(PRbG)也就是小天自己的公钥PUb,发给小明,同样小明把私钥与G的乘积(PRcG)也就是小明自己的公钥PUc发给小天。注意:敢把PRbG发送对方,并不怕被开放网络监听,是因为把椭圆曲线算法中的反向求解难度很大作为理论基石。
  • 第三步,小天把收到的对方小明的公钥乘以自己的私钥,得到PUc*PRb,也就是(PRc*G)*PRb。同样小明把收到的对方小天的公钥乘以自己的私钥,得到PUb*PRc,也就是(PRb*G)*PRc。我们来看,(PRc*G)*PRb=(PRb*G)*PRc,双方计算结果值是相等的。这个结果值就是双方的共享密钥。

在开放网络上公开传输点G,以及小天和小明的各自公钥,可以被监听者获取,但是双方的私钥以及最后的共享密钥,却不能被破解。椭圆曲线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的实现正是利用了椭圆曲线的离散对数难题。

小明:那么这个密钥交换能干什么呢?

小云:好的,我们可以延续你们的故事。小天要向小明发送一条消息,消息明文可以编码为椭圆曲线上的一个点M。小天将共享密钥和消息明文组装一起生成密文:PUc*PRb+M,发送给小明。该密文在开放网络上发送不会被破解。小明收到密文,从密文中减去已知的共享密钥PUb*PRc,结果就是点M,然后解码得到明文消息。这个就是椭圆曲线ElGamal加密解密算法的原理。

小天:这个明白了。还有哪些应用实现呢?

小云:还有就是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ECDSA),这一我们在数字签名那一部分再详细介绍。明天我们学习下杂凑算法。


本文内容摘自《对话去中心化数字身份》。作者:乔布施。首发平台:https://ytm.app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