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X交易所冻结部分账户要求补充10年工作经历

网络安全17小时前更新 cryptobaby
23 0 0

2025年7月,OKX交易所因加强KYC和风控要求而引发争议,涉及账户冻结和用户隐私问题。本报告基于X平台用户反馈和公开信息,全面复盘事件过程,分析用户意见及对OKX和加密资产行业的影响,时间截至2025年7月6日。

事情经过

以下是事件的过程,基于X平台上的用户和官方发言:

2025年6月中旬:OKX开始要求部分用户补充资金来源信息。用户@weideyyds报告,其账户于6月21日被冻结,资金约1.1万USDT无法交易或提取。账户注册于2021年,KYC已完成,但平台要求提供过去10-15年的工作经历、居住地址(包括门牌号)等信息,提交多次仍被驳回(X Post by @weideyyds)。

2025年7月4日:@weideyyds在X上公开投诉,称OKX做法“恶意冻结账户,超规收集隐私”,并质疑平台无理由冻结资金,建议其他用户提币走人(X Post by @weideyyds)。用户@dongdong评论“10年?认真的?玩呢?要入党啊?”反映用户对要求的荒谬感(X Post by @ydd778899)。

韦德@weideyyds于下午6:59 · 2025年7月4日

关于okx交易所恶意冻结用户账户资金,超规收集用户隐私信息的曝光

一、关于我的账户

账户注册时间:2021年3月(4年多老账户)

账户目前金额:1.1万Usdt(合约持有中)

账户目前状态:被冻结中,无法交易、划转、充提等几乎全部功能

账户KYC情况:本人实名的手机号注册和本人常用的QQ邮箱注册,KYC使用本人身份证进行认证

账户使用情况:这4年多,主要使用情况是有玩过合约、通过API自动化交易合约、跟单等操作。资金主要来源于币安交易所的提现,没有C2C交易,C2C交易都是通过币安进行,资金均属于正常来源,无黑金等情况。这个账户也没有赚钱的情况,基本是小赚大亏状态。

二、事件经过

6月中旬的okx交易所让我提交补充资金来源信息,我觉得正常就提交了,按照实际的要求填写了我的资金来源信息,证明文件我提交了我一个月的工资银行流水。过了几天在6月21日我收到邮件又要我提交额外的认证信息,我上交易所app上一看,好几个提示信息:

第一是我的账户被冻结了

第二是需要我重新KYC认证并人脸认证

第三是需要填写过去10年的工作经历

第四是提供过去5年的就业记录,包括雇主名称、职位名称以及工作性质,以及过去5年内居住的国家和地区

第五资金来源信息认证没通过,原因是提交的文件和选择的答案不符

我想着账户还有1万多USDT的资金还在里面冻结着,只能按照要求每一项都如实填写了,然后就进入了第四项一次次的提交一次次的驳回阶段,每次驳回也不写清楚具体是哪里错误,到后面第四项就变成需要填写过去15年的记录。我期间找了客服来问,提交了工单,来回搞了十几天,我都提交了我过去十几年交的社保证明。才知道需要填写详细的工作经历和具体详细的居住地,就是需要详细到门牌号。官方客服提供了范例:

同时,我们建议您按照以下范例回复:

**过去几年的职业与产业:**经理 , xxx 公司 - 2019 - 2021总裁 , xxx 公司 2022 至今
**过去几年居住的地区/国家以及城市:**建议提供完整居住地址 - 从 2019 到 2023建议提供完整居住地址 - 2023 至今

后面也在推特找了九妹来咨询,她了解了一下情况,要我的ID之后,也没后续了。到今天7月4日,需要重新提交的信息又变成了第三项,我想问第三项和第四项有什么区别么。

三、结语

从这次事件得到的感受就是,平台要恶心你,有的是办法,作为我心中国产第二的交易所,居然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值得大家警觉,今天能让你额外补充这个信息,明天又让你额外补充别的信息,到最后找个理由冻结了你的账户,让用户一遍遍填写信息,然后驳回。

如果交易所觉得我的资金有问题,你倒是给出什么理由啊,司法冻结也好,我都接受,可是并没有,而是用一些所谓的额外补充信息来幌子来收集用户信息,并驳回填写的信息来设立障碍,阻碍用户账户恢复正常。也不让用户提现走,这是何道理,跟土匪有什么区别,就是明着抢用户的钱是吧。

在推特上我也搜索到了一些用户(
@okzczc
)被要求填写居住证明,竟然要去居委会或者派出所开居住证明,你有什么理由需要我们开立这个证明呢?

平台从来没有任何公告需要用户统一提供这些作为账户认证信息,目前针对部分人群来做这样的事情,居心何在呢,意思是我平台想收集用户什么信息,我就用冻结账户为幌子,让用户填一个所谓的问卷?

在2021年币安交易所要走合规KYC认证,我当时有好几个小号,用来跑量化的测试,我没有那么多KYC认证信息,没认证的用户依然还是可以随时提现吧,做法孰优孰劣一对比就知道。

我把经历发到了一些群里,问了一些群友,有的群友也开始让补充资金来源证明信息了。

老祖宗告诉我们:“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不管你的okx交易所账户目前是不是正常状态,我建议你都提现走,万一有一天你的账户也被冻结一下,你赌还是不赌。

2025年7月5日:OKX官方账号@star_okx回应,解释合规风控为防止非法活动(如洗钱、恐怖融资)所需,承认存在“误判率高”和信息收集体验差的问题,承诺优化流程(X Post by @star_okx)。同日,CEO Star Xu公开道歉,承认系统问题(CoinChapter Article)。@star_okx进一步说明,住址证明是全球合规标准的一部分,并提到平台有600多名合规团队(X Post by @star_okx)。

2025年7月5-6日:用户反馈持续发酵。@qinbafrank认为OKX要求10年工作历史过分,相比外资银行仅需资金来源证明,呼吁更适度的合规措施(X Post by @qinbafrank)。@hdjdxn2分享因风控被迫平仓损失300万CNY,怀疑OKX操控市场(X Post by @hdjdxn2)。@xtony1314用银行VIP类比,建议OKX不要为难用户(X Post by @xtony1314)。@Mercy_okx为自由职业者提供信息提交指南,如钱包截图需改名后提交,但用户仍质疑隐私风险(X 由 @Mercy_okx 发表)。

2025年7月6日:@dotyyds1234建议用户从OKX提现,指出所有CEX均面临批评,但也提到平台套利机会(X Post by @dotyyds1234)。@thecryptoskanda批评OKX合规更多是“免责声明”,用户可能转向塞浦路斯、柬埔寨等银行(X Post by @thecryptoskanda)。

问题分析

用户反馈分析用户反馈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了广泛的不满:

反馈类别
具体内容
示例用户
要求过于严格
需提供10-15年工作和居住历史,涉及隐私信息
@weideyyds
隐私担忧
钱包截图、私钥签名可能暴露资产,担心数据泄露
@Imlaomao
账户冻结与不透明
无理由冻结,审核过程拖延,驳回原因不明
@hdjdxn2
怀疑市场操控
风控逼迫平仓,平台可能作为对手盘获利
@hdjdxn2
对比传统金融机构
要求超外资银行,呼吁更适度的合规
@qinbafrank
呼吁改善体验
建议不要为难用户,合规应关注用户体验
@xtony1314

隐私担忧:@Imlaomao指出,提供钱包截图和私钥签名意味着暴露全部资产,结合用户住址信息,存在安全风险,如“一把扳手搞不好改变了命运”(X Post by @Imlaomao)。

市场操控怀疑:@hdjdxn2认为OKX借风控逼迫用户平仓,平台作为对手盘获利,称“你的亏损就是交易所赚的钱”(X Post by @hdjdxn2)。

康师傅在逃牛肉@hdjdxn2于下午5:23 · 2025年7月5日

曝光okx交易所恶意逼迫用户强行平仓割单
强制要求用户自证清白。造成我损失接近300万!!!

写在前面的话:之前发的太零碎了。所以开了个蓝标认证并重新整理了一下,不然发不了长文
这个事情是发生在2月份左右的。本来我也没打算发出来,反正我也没啥粉丝量,发了没人看。
直到昨天刷到了用户:
@weideyyds发布了跟我类似的经历。彻底燃起了我心中的火苗。我决定不再沉默,把我所发生的一切分享出来

一、我的情况

账户注册时间:2021年左右,具体时间忘了,火币退出后基本就一直在用欧易

账户使用情况:这4年多,一直很佛系的玩下现货,偶尔出出金,放一些u在上面吃利息。 多的时候余额有一两百万左右。这期间使用没有过任何问题,也从来没有提示要我补充什么额外的资料

二、事件经过

在今年年初川普上任的时候,我在okx欧意开了个比特币10倍杠杆做多。刚开始只开了一百万左右。
后来正好碰到关税战和交易所被盗事件,导致比特币一路下跌。

我就一直往欧意充值加保证金,并且逢低加仓拉低开仓价,因为我已经做好了长期的准备,保证金足够多,跌倒5万我都扛得住。

在我浮亏一两百万被套住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打开就收到了okx的提示,说要我补充资金来源证明,我按照要求提交上去了。过了几天又说不符合要求。

他妈的这玩意谁知道他需要我提供什么才能证明,找客服也跟个机器人一样,官方的那一套说辞,具体的规则要求都是暗箱操作
行不行全凭它们一张嘴。我的资金一部分来自股票收益,一部分来自长期的比特币现货投资(在17年我就开始长期投资比特币了)。零零碎碎的交易记录很多我自己都不知道去哪找了。

这个时候我杠杆已经差不多浮亏了三百多万了,割也不是,继续加仓也不是。

欧意的这个突如其来的风控彻底让我恐慌了

鬼知道哪一天交易所就一句话说我资金来历不明把我封了,反正它们总能找到理由,我也没地方申诉。
到时候我一分钱都拿不出来。 现在割了起码还能提掉两百多万。

这个时候交易所的界面又出现了要我提供补充资金来源证明,不然就要在指定日期封我账号。

最后我还是没有扛住压力,在8.5万左右的时候把所有仓位平了并全部提现了。
即使我心里很坚定的认为比特币迟早会回到11万的,而且我也有足够的保证金可以一直扛单。

神奇的是,当我把仓位平了后。交易所的首页界面就再也没有出现过需要我提供补充信息的提示。
OKX交易所冻结部分账户要求补充10年工作经历 OKX交易所冻结部分账户要求补充10年工作经历 OKX交易所冻结部分账户要求补充10年工作经历 OKX交易所冻结部分账户要求补充10年工作经历

三、我的猜测分析

交易所在操控市场,也就是说你开的做多或者做空。 交易所并没有把这部分资金真的去买卖比特币。 而是给你个数字。 
当你盈利的时候,等于交易所在亏。你亏损,交易所在赚
你看到的仓位,都是一些数字而已。你的对手盘是交易所,而不是用户!

交易所在你大幅亏损,但是又没平仓扛单的时候。
它们就会采取一些小动作让你恐慌,逼迫你去平仓。你平仓的亏损就是交易所赚的钱。 如果你最后一直坚持到赚钱,交易所就会亏损。

交易所的这些小动作,它完全可以说自己合法合规,它确实没有直接冻结我的账户,只是在恰到好处的时候突然要调查我。 它依旧可以站在高位~

四、写在后面的一些心里话

过了这么久,这件事一直让我意难平
如今比特币又重回了11万,但我的仓位早就没了。 如果没有交易所的恶心操作,我现在是浮盈差不多800多万。加上之前亏损的300。 总共算1000万损失了。
我一直坚信我的操作判断没有失误,当时我也一直跟我朋友说,我不怕比特币不会涨,我只怕交易所搞小动作。

我相信这事情绝对不止一个两个人遇到过。我们只是沉默的大多数

我知道有影响力的博主发出来,okx官方很快就会去私信解决,然后删帖。 没有影响力的人发了也没人看。所以这种事知道的人就不多。这算幸存者偏差吧

我不知道这是okx内部人作恶还是这本来就是官方的一种收益方式。

这些都无从考证了,但是我这个帖子肯定不会删了,反正我的钱已经是亏了,我也不会再去中心交易所玩杠杆和放大的资金了。算是一次沉痛的教训吧。

比特币的诞生就是打破中心化极权的,如今却看着这些依靠比特币发展起来的中心化交易所如此作恶就挺感慨的

我也没指望亏损的资金能回来了。反正钱还能慢慢赚回来

我只希望这次经历能让更多人知道吧,警惕所有的中心化交易所!
最起码不要在交易所放太多资金,不然下一个倒霉蛋可能就是你了

ps:一次最多只能上传4张图,其他图在我主页其他帖子。 都是些零零碎碎的图,本来也没想过发出来的。

对比传统金融:@qinbafrank指出,即使外资银行也仅需资金来源证明,而非10年工作历史,呼吁更适度的合规措施(X Post by @qinbafrank)。

呼吁改善:@xtony1314建议OKX应像银行对待VIP客户一样,减少对用户的为难,称“客户是上帝啊!”(X Post by @xtony1314)。

对OKX的影响声誉受损:用户广泛表达不信任,部分人(如@dotyyds1234)建议从OKX提币,可能导致用户流失(X Post by @dotyyds1234)。@thecryptoskanda提到用户可能转向塞浦路斯、柬埔寨银行,削弱OKX市场份额(X Post by @thecryptoskanda)。

运营压力:平台承认合规团队超过600人,但高误判率和用户体验差可能增加运营成本,需进一步优化系统(X Post by @star_okx)。

监管风险:事件可能吸引更多监管注意,增加平台合规成本和法律风险。

对加密资产行业的影响合规与隐私的矛盾:事件凸显了CEX在合规压力下与用户隐私需求之间的紧张关系。部分用户可能转向无KYC平台(如BloFin),但这也带来流动性和安全问题(Koinly Article)。

去中心化趋势:用户的不满可能加速DeFi和自托管钱包的采用,但DeFi平台也面临监管挑战,行业需平衡创新与合规。

行业透明度需求:事件强调了交易所需提高透明度,如明确审核标准和理由,以减少用户不满。其他平台可能借鉴此教训,优化KYC流程。

结论

OKX的KYC和风控要求事件暴露了加密行业在监管与用户体验之间的深层矛盾。平台的极端要求(如10-15年的证明材料)不仅侵犯了用户隐私,还反映了其对监管的过度解读。这种做法不仅没有真正提升合规性,反而为平台提供了操控用户的借口。加密行业的本质是去中心化和自由,但OKX的做法更像是传统金融机构的僵化模式,背离了区块链的初衷。

OKX的要求是典型的“合规滥用”,其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动机,如通过冻结账户和强制平仓来牟利。加密行业需要警惕这种“伪合规”,否则将逐渐失去用户信任,沦为监管的傀儡而非创新的引领者。行业应倡导“最小侵入式合规”,即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对用户隐私和自由的干扰。否则,用户将进一步流向去中心化平台,加速CEX的衰落。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